近期,爱分析对风险管家创始人&董事长马波涛进行了访谈。马波涛曾任平安产险市场部总经理,韦莱集团中国合资公司创始人、董事长。
访谈中,马波涛就国内保险经纪行业发展趋势及风险管家的业务、战略进行了阐述,摘选部分内容如下。
保险经纪发展,技术是主要驱动力
爱分析:开放外资保险经纪经营范围,对于个险中介市场有哪些冲击?
马波涛:我想谈不上什么冲击,因为外资在2C业务上没有优势。外资保险经纪如果去拓展2B2C或者C端业务,既没有客户资源优势,也没有技术优势。
外资公司在管理能力、保险公司资源,或者B端客户员工方面,有局部的优势,但是整体的优势并不明显。
我相信外资会进入个险市场,但并不会对市场形成冲击。
爱分析:核心的原因是什么?
马波涛:外资经纪在个险领域资源不足,外资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大型企业专业领域的业务。
爱分析:个险资源不足可以通过增加销售员人数来解决吗?
马波涛:线下的大规模营销团队不是外资保险经纪考虑的方向。有一个共识:向个人业务方向发展,目前借助互联网科技的力量不多。线下布队伍建机构的老路,泛华这些代理机构或者国寿、平安等大型保险公司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,外资很难去跟他们竞争。
爱分析:保险科技对于个险销售有哪些影响?
马波涛:互联网的年代,电话呼出、营销线下队伍的模式是不是还可以继续,是值得思考的。保险科技时代到来,他们的大部分工作最终将被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所取代,但时间点还很难判断。
爱分析:未来线上和线下渠道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?
马波涛:未来不会是100%的线上,也不会是100%的线下。可能是线上有产品展示、互动、对客户的运营等。而寿险和健康险等,少不了线下跟进、出单这些工作。
整个流程现在大部分都是线下,但是以后将逐渐能够在线上完成大部分工作。线下最终可能完全不需要,但这个时间点还没法判断。大趋势一定是线上占比逐渐提升。
这也跟保险科技能力有关系,人工智能、知识图谱这些能力越强,在线上完成的占比会越大。
爱分析:保险经纪提升的过程中,驱动因素有哪些?
马波涛:最主要是科技的能力。以知识图谱为例,在建立完善之后,客户上传保单或提供保单号,就能进行解读分析,自动选择合适的保险方案,这些流程都可以在线上完成。
在这一步,经纪人的相当一部分工作实际上可以被知识图谱和智能保顾所替代。
爱分析:如何搜集保险产品?
马波涛:搜集产品和条款其实很容易,因为这些本身是公开资料,比如保监会、保险公司的网站上都有。而且不存在保密性,只是要进行结构化的处理。
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保险产品库,但还需要不断增加完善。我们也在与不同的科技平台合作,吸纳各种各样的科技最新成果,或者集合这些能力,通过我们的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。
爱分析:风险管家与哪些领域的技术公司合作?
马波涛:包括自然语言处理、图像识别、知识图谱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多方面。因为科技向保险方面的发展、运用可以说每天都在进步。
任何保险科技,我们都可以合作,我们跟复旦、华师大这样的高校也有智能保顾等方面的研发合作。
通过场景业务积累数据,向2C业务渗透
爱分析:保险经纪和保险代理的核心差异在哪里?
马波涛:简单的说,保险经纪会代表客户,以专业视角去评估或者改进保险公司的产品。评估维度包括价格、保险条件、承包范围等。
而代理公司的角色相对简单,就是销售,工作核心与保险公司业务员相似。
爱分析:国内客户对保险经纪概念的接受程度如何?
马波涛:目前大型企业及工程项目,通过保险经纪公司进行保险安排的占比超过50%。从中国第一张保险经纪牌照2000年颁发到现在,这个从无到50%以上的过程花费了18年时间。
现在考虑C端客户的情况,目前保险经纪渗透率小于5%,要到50%以上肯定要比18年短得多。
爱分析:保险经纪会替代保险代理吗?
马波涛:不会。保险经纪成了客户的顾问之后,便代表了客户的利益,客户会通过保险经纪去跟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代理购买保险。很多时候,保险代理承担了保险公司营业部或者分公司的职责。
爱分析:保险之外,风险管家会为场景方提供哪些服务?
马波涛:作为保险经纪,服务就是风险咨询加保险经纪。
针对业务场景风险,我们要进行分析。根据分析结果去制定风险转移的方案。风险转移的方案除了保险之外,我们还会提供一些建议,包括风险管控,如何减少损失等,这些也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。
风险咨询是我们整体服务的一部分。如果是保险经纪客户,我们已经有保险佣金收入,本来也应该提供这样的服务。而且服务最终对保费的转化、交易的促成会有帮助。
我们为什么叫风险管家?因为我们从风险管理出发。其实保险经纪在国外历来被称为Risk Consultant(风险管理顾问),服务范围会超越保险。
爱分析:场景选择和平台选择有什么标准吗?
马波涛:应该是两方面的标准:第一,我们内部会有一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,会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给出解决方案,或者能体现出我们能力的场景和平台。第二,看BD的进展。如果我们没有现成方案,但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平台,就可以去定制化。
爱分析:如何对接场景方?
马波涛:我们有多种方法,如果跟场景方业务流程绑定,就通过API对接。有的可能只是渠道录单服务,有的可能只是提供链接。这方面我们已经是标准化了。
我们甚至也可以让场景方的推广人员,也拥有宣传推广保险服务的工具。
爱分析:场景险业务能获取哪些数据?
马波涛:所有的保单数据,也包括投保人年龄、身份信息等。我们通过服务、咨询会获得更多的数据,为后期可能的数据营销做了充分的准备。
我们和场景方会共享一些数据,因为我们负责保险公司对接,所以会掌握更全面的数据,跟场景方进行共享。
爱分析:保单客户的二次转化如何实现?
马波涛:目前是通过服务。通过场景的影响,我们获得了这些保单用户,然后为他们提供诸如咨询、理赔、保单管理之类的服务。随着运营能力的提高,运营不断深化,二次转化会越来越多。
爱分析:二次转化核心的瓶颈在哪?
马波涛:二次转化是在脱离场景,或者说场景力不大的情况下,直接对C端提供服务。我认为核心在于我们的能力,既有科技能力,也有转化能力,运营能力。
爱分析:智能保顾在保单客户二次转化中提供哪些服务?
马波涛:保单客户可以进入到风险管家APP或微信服务号(安逸风险管家)查询保单、发起理赔,这些目前还不是智能保顾的服务重点。
智能保顾如果当做是2C的产品,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是有待提升的,包括对现有的客户,怎么更快速去响应、更深入的去提供服务。
爱分析:目前风险管家MGU业务发展情况如何?
马波涛:目前主要在合作健康险。我们现与美国一家健康险公司合作,有40多个人在运营,包括销售、核保、产品、录单还有对接网络医院服务。MGU的产品和我们的需求更容易匹配,因为我们有定价权、核保权。
这里边有一点必须要提出: MGU相当于是保险公司除了赔付、投资以外,其他所有环节都交给他在国内的合作方去承担。风险管家是最早在中国引入MGU模式的公司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