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山网带您全景了解乳山!
乳山民俗 (四十六)
正文
  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文乳山 > 民俗 >
  2017-12-26   来源:乳山时讯   作者:辛明路

第三节 俚语

俚语属语俗范畴,也是地方常用语,因使用范围窄,只在局部地区使用,故专题记之。俚语是民间自发创造的,属局部常用语的一种类型,不同于通行的歇后语、谚语、成语、词组等。这种语汇,只能在交谈人相互知情的基础上使用,所以地域性很强。俚语多数是由事例演化而来,并非粗俗之义,而多属风趣诙谐之语。俚语最能反映出一地人民的聪明才智、价值取向、志趣爱好、人文掌故等,是地域文化中的瑰宝。乳山曾是个广泛使用俚语的区域,在20世纪里表现尤其突出。那时,本地人有条件外出的少,外地人有机会前来的也少;环境相对封闭,地方圈子语言能保持较长时间不被外来语言冲击。这些俚语,言简意赅、幽默风趣,足见人们的聪明才智。俚语大量地使用,挤走了其他语类。像“外甥打着灯笼照旧(舅)”等歇后语,在乳山不是没有,而是使用几率远比俚语低。现将境内有影响的俚语记述如下:

小孤山不熊起八里甸  清朝以前,大孤山镇南口村在外做官的人不少,到民国时期,八里甸村出了位学者叫于清泮,曾任民国山东省政府参议等职,重修《牟平县志》被举为总纂。这时,八里甸人自豪地说:“八里甸不熊起南口。”抗日战争时期,小孤山村出了位八路军团级干部叫丁山(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驻瑞士、阿尔巴尼亚、苏联、日本等国大使馆三军武官和国防武官等职),这时,小孤山人就自豪地说:“小孤山不熊起八里甸。”后来,这句话在乳山广为流行。(不熊起:方言比对方强的意思)

对不起北果子亲戚刘三邦  说是有位牟平县令到南乡办案,中午派饭到北果子村刘三邦家,刘家好酒好菜招待,县官喝得很愉快,就是上饭时,端上来的是黑饽饽,惹得官不高兴了,他没有吃就放下了筷子。随从怕不吃饭不能赶路,包了一些黑饽饽路上备用。知县官不到天黑就饿了,饥不择食,吃了随从带出来的黑饽饽,一入口,香甜极了,原来这饽饽是用栗子面做的,县官边吃边说:“错怪人家了,回去当面道谢,不然对不起北果子亲戚刘三邦了。”(刘三邦:时为那一带的能人)

刁家的黑面,心儿好  从前,现乳山寨镇刁家村,有一个人到地里给伙计们送饭。他带着黑白两样颜色的馒头,开饭时,把黑馒头分给伙计,自己却抓起白馒头往嘴里填。有个伙计生气地说:“东家,你黑白都在算计吧!”东家一听明白话中有话,急忙解释:“你们吃的那黑馒头,是栗子面做的,我不舍得吃。”伙计们一品尝那黑馒头,真是甘之若饴。“东家的心眼儿好,错怪你了。”伙计如是说。后来传成“刁家的黑面心儿不黑”,再后来传为“刁家的黑面心儿好”。(伙计:方言指打工扛活的人)

康家的儿子幺幺种  从前有一户姓康的人家,两代人有很深的代沟,老子叫儿向西,儿子偏要向东。老子很迷信,觉得康与糠同音,自己去世后不能埋在靠山顶的地方,因“糠”质地轻,容易被风刮走。临终时,他嘴上嘱咐儿子要把自己葬在山顶上;心里却想,儿子必反其道而行之,肯定是把他葬到山脚下的。想到这里,安详地闭上了眼睛。儿子一看老爹没有气了,心想惹爹生了这么多年气,从今往后再也没有机会挽回了,越想越悲痛,大哭起来,边哭边说:“这次我一定听爹的话,把你送到最高的山顶上!”(幺幺种:方言怪异倔强的意思)

六村屯交公粮不习惯  六村屯和白沙滩两村相距很近,白沙滩村的孙传祝(中共牟海县委宣传部长)常在六村屯发动群众与日伪军做斗争。六村屯地处平原,旧时容易积涝歉收,日伪军下乡催收“公粮”时,人们总以此为理由拒绝。外村人问:“给二六鼻子交粮了吗?”六村屯人答曰:“不习惯!”(二六鼻子:26旅,方言泛指杂牌顽军)

白沙滩卖火烧的,越招呼越远  旧社会,白沙滩的火烧出名,其村卖火烧(烧饼)的人也多。其中有一位听力障碍者,人们要买火烧,招呼他停下来,他听不见,继续走他的道儿。人们向他喊:“有了东西怕卖呀,越招呼越远!”久而久之,演变为“白沙滩卖火烧的,越招呼越远”。此语在乳山南部流行。

绕涧卖砂碗的,越招呼越远  绕涧卖砂碗的人,卖给人家一个有裂纹的,由于心虚,忘记收钱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。人家追着付钱,他认为人家追着退货,跑得更快了。其实那卖砂碗的并不是绕涧村的人,因贩卖的是绕涧砂碗,传成绕涧卖砂碗的。此语在乳山北部流行。

兔子啃马牙,莽莽起脸来了  旧时海岛上的兔子,没有人打扰,它们也不怕人。啮齿动物有磨牙的习惯,兔子时常到岸礁石上啃那种叫马牙(学名滕壶)的贝类。内陆的人进岛看到这种情景,觉得好奇好玩。兔子没有表情肌,天生的“莽莽脸”,所以人们就说:“兔子啃马牙,莽莽起脸来了。”(莽莽起脸:方言形容表情严肃的意思)

毛家的泥锅子有后劲  毛家村的孩子在春节期间,与邻村的孩子比赛燃放一种叫泥锅子的焰花。邻村的泥锅子火花喷得很高,毛家村的比不过人家。但毛家的孩子心服口不服,嘟嚷着说:“我们的泥锅子有后劲呢!”(泥锅子:方言指一种焰花,用泥捏成管形底座,泥干了后,装上火药,点燃芯子后,只喷火花、不爆炸)

战家夼小名得瑟沟  身体因寒冷、惊吓等原因引起的战栗,乳山方言叫颤颤架架或者得得瑟瑟,而得瑟一词又指人的性格张扬、不稳重;夼和沟,方言都有“山谷间的洼地”的意思;按同义,颤架对得瑟,夼对沟,人们就给现夏村镇战家夼村起了个得瑟沟的别名。该村有10多姓,同村男女青年恋爱结婚的较多。外村媒婆打不进去,就生气地说:“得瑟沟的年轻人就是得瑟,都得瑟到一块儿了。”因战家夼有得瑟沟的别称,后来就派生出“战家夼小名得瑟沟”的话,意思是指两种名称其实是同一种东西、两种现象其实是同一种性质。该村山好水好人更好,这纯粹是让同义词给闹的。(颤架:方言形容毛驴驮物的架子在颤动;小名:这里是同名、俩名的意思)

泗水头的甜瓜,管打管摔  旧社会,一位泗水头村的人到集市上卖甜瓜,有个瓜未熟,质地硬,尝瓜的人用手掰不开,急了,索性向石头上摔,那瓜也够“坚强”的了,像皮球一样弹跳起来,愣是毫发未伤。围观的人哄堂大笑,后来一传十、十传百,就有了“泗水头的甜瓜,管打管摔”一说。其用法或褒或贬,含“耐折腾、不在乎”的意思。

泗水头的甜瓜,管吃管拿  泗水头的甜瓜,香甜清脆,在乳山是有名的。泗水头有位老瓜农,怕“泗水头的甜瓜,管打管摔”影响他们村甜瓜的声誉,就时常把自家的甜瓜推到集市,嘴里吆喊着“泗水头的甜瓜,管吃管拿”,人们哪好意思白拿他的瓜,但他吆喝的这句话,大家记住了。后来,此语也得以流传。语含“待人热情、慷慨大方”的意思。此村为乳山贡献了两条俚语。

老刘家磕头挨片搜  旧时过年,晚辈要挨家挨户地给村中长辈磕头拜年,女婿到岳家来,也得照此规矩办。现下初镇中部地带有户姓刘的人家,打发人领着女婿出去拜年。这位姑爷倒好,刚磕了不几家,就来气了,走到有门的地方,不经向导介绍,他跪下就磕头,到了牲口棚门口也是如此。有人问:“你怎么在这儿磕头?”答曰:“挨片搜!”话越传越广,“老刘家磕头挨片搜”逐渐流传开来。(搜:方言含不漏下的意思)

到根见将媳妇,豁出去了  新中国建立前,到根见村一男青年与小青岛村一女青年定婚。迎娶那天,风高浪大,行船危险,人们劝其改日完婚,新郎坚定地说:“豁出去了,冒着再怎么大的危险我也要去将她!”真是掷地有声,胜过一切爱情誓言!(将:方言娶的意思)

赶夏村走石头圈,圈大的了  夏村以南的村庄流行此俚语。石头圈村在夏村北面。夏村以南的人赶夏村集,是不会经过石头圈村的。这话的意思是,舍近求远,做耽误时间的无效功。(圈:方言多走了弯路的意思)

驾马沟的李子黏榾  驾马沟一带,从前李子树较多。其果肉多粘连在果核上,吃时不容易啃干净。后来人们就是用这黏榾(或写作黏骨)的李子,形容事物处于胶着状态,或者形容人的性格黏乎乎的、办事不利索。(榾:方言指水果的核)

东耿家卖坷垃盆,没有次货  从前,东耿家村有大窑,烧制出来的泥盆、泥罐、砂碗、砂缸等很有名,因而,该村有不少人从事这类产品的销售。那时多是串乡送货,马车拉、小车推。过去的路颠簸的厉害,小车推的,顾客往往不放心,检查的格外仔细。其中有一位推车叫卖者,总不厌其烦地说:“请放心,没有次货。”他巧妙地利用了瓷与次的谐音,为自己打好台阶。后来,人们用“东耿家卖泥盆没有次货”形容巧辩得好。此语在乳山南部地区较流行。(坷垃:方言指土块,意为盆是泥质的)

绕涧卖砂碗,没有次货  意思同前一条,此语在乳山北部地区较流行。

过年驴吃供了,不好也得说好  旧时过年,各家要在正房的正间北墙上挂家谱,家谱下面设供桌。供桌北端,立有写着近祖名讳的神主牌;供桌上摆放碗菜、饽饽等供品。有一年,有户人家,刚把供儿摆上桌,院里一头驴挣脱缰绳,跑进屋叼起一个供儿就嚼。儿急忙告诉爹:“不好了,驴吃供儿了。”爹教导儿:“大年三十要说吉利话,驴吃供儿了,不好也得说好!”(供儿:圆形大饽饽)

老迟家的北窗,挤不住了  从前,境内有崇信灵物的,不少人认为黄鼠狼、狐狸有超自然力量。海阳所镇西黄岛村的迟安岱,日子过得富足。他曾救过一只黄鼠狼,坚信好运是由此而来的。他在闲屋设供桌,敬祀“黄大仙”。冬天北风寒,农村要用墼封堵北窗,俗称挤北窗。迟安岱挤北窗,总要留个缺口,当别人提醒“北窗没有挤好”时,他总是回答“挤不住”,其实人们明白,他是给“黄大仙”留下的道儿。后来,人们用“老迟家的北窗挤不住了”,形容做事故意性出错、策略性地留下缺口。(墼:音挤,特制的泥坯,形状似砖)

于家的狗闲管两间半  旧时于姓人家有兄弟二人分家,共五间房子,兄住东、弟在西,各得两间半。弟弟在外谋生,将其租给别人做库房。兄搬进居住后,养了一条小狗。小狗以为这五间房子全是自己家的,不让租房的人来取东西。人们便戏谑说“闲管两间半”,这就比说“狗拿耗子多管闲事”更具体、更形象、更生动了。(闲管:管闲事的简语)

一条俚语,往往有多种解释,如“小孤山不熊起八里甸”,版本竟有五六个。整理时只能“少数服从多数”,按多数人的说法下笔。乳山俚语还有“司马庄的教员算反账了”“大喜子他妈哈(喝)面没有数”等,有些因解释起来语涉不雅,本书不予收录。

第四 节地名

境内地名用字与普通话不一样的地方大致有两种:

一是字同音不同的歧音字,比如:⑴崖子,读yai(二声)子镇,不读āi(埃)子镇或者yá(牙)子镇,崖子就是崖子,不能发音埃子、牙子。同样的还有黄埠崖、樗树崖村等。⑵港头,读jiǎng头,不读gǎng(岗)头,同样的还有圈港村。但海阳所镇金港村的港读gǎng,1956年2月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》,金港村取名于此之后。1957年该村从西泓于家析出,析出时起名金港,那时港口、香港等外埠语言已经进入境内流行,对港发音岗已经熟悉。1970年9月始,在金港兴修亚洲第一座潮汐发电站,村名频繁地出现在广播里,加之外地来的工作人员都发音金岗,当地人接受了这种读法。⑶堡上(位于白沙滩镇境内),读páo上,不读bǎo(饱)上、 bǔ(补)上或者pù(铺)上。⑷小疃,读小tǎn ,不读小tuǎn。同样的还有,海阳所镇三甲疃、海疃等。⑸瑞木山,shuì木山,不读ruì木山。⑹塂南头,读jiǎng南头不读xiàng南头。同样的还有,南黄镇北塂村。⑺大院,读dài 院,不读dà院。⑻邹格,读zhòu格,不读zōu格。同样的还有,大孤山镇八门邹家村和白沙滩镇邹家村。⑼入夼,读yǔ夼,不读rù夼。⑽石字岘村,读石字xiàn,不读石字jiàn。⑾砦里,读chái里,不读zhài里。

二是音同义不同的歧义字,如:岚、夼、湾、浤、泊、汪、庵、圈、塂、埠、岘、礓、碃、硼等地名用字,与字典读音基本一致,但与字典上所注解的意思却是不一样的。

地名读音,应该尊重当地历史,应该尊重当地民众。对地名用字的发音,有些地方规定以《新华字典》《现代汉语词典》读音为准,实践证明无法执行,字典所收字音有限,不能囊括各地方言。地名是语言化石,是凝固在语言里的历史,地名用字含有先民的许多信息,不能因为字典里没有就废弃。水土不同,风俗各异,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。

第五节 缀音

乳山语俗,往往儿化变子尾、子尾变儿化,即后缀音“儿”和“子”相互置换情况较多。20世纪,乳山人说话有个最与众不同的地方,那就是后缀儿化音特别多,儿音代替子音、了音、着音的地方很多,其中,儿音挤占后缀子音的情况为最多。即应该用子音的,却用儿音。比如,帽子、扣子、袖子、桌子、凳子、筷子,乳山人则说成是帽儿、扣儿、袖儿、桌儿、凳儿、筷儿。而更有意思的是,子音有时也代替儿音,发生了相互置换,形成了反其道而行之的情况。即应该用卷舌音儿作后缀的,却用了子音。表现最突出的是称呼人名。单字人名,称呼时不冠姓,应该叫娟儿、秀儿、菊儿、桃儿、拴儿、柱儿、剩儿,乳山人却叫娟子、秀子、菊子、桃子、拴子、柱子、剩子,以此类推,举不胜举。读过冯德英先生的三花《苦菜花》《迎春花》《山菊花》等红色经典长篇小说的人,都明白乳山的这种语俗

方言的魅力在于音调,一个字、一组词、一句话,发音的抑扬顿挫稍有变化,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,笔录无法展现方言那曼妙的韵律。

土话、常言、俚语等还有很多,择最常用的录之。21世纪之后,乳山人说话,俚语、土话高频率使用的多是中老年人。今后的乳山人,可能仍然保持着乳山口音,但说的不一定是原来的乳山方言。语俗、方言、口音不完全是一回事,语俗的变化最快,方言的变化较快,口音的变化才是缓慢的。语俗的变化,方言俚语的消失,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
第十一章 口头文学

文化的传承先从故事开始的,孩子出生到能独立阅读的岁月里,要靠故事来启蒙开智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,创作出来的故事,就是在传递自己的思想。乳山民间口头文学繁荣,现从人物故事、街议巷谈、遗迹奇闻、山水传说四个分类中各选录四篇,以存民间智慧及民间文学之真善美。人民群众创造了一切,也包括创造了文学艺术。

第一节 故事

本节以选录人物故事为主。以真人为基础,以谱书、碑载、口传资料为内容,记述经人民群众口头文学加工而流传下来的优秀人物故事。方志里记载的优秀人物虽然较多,但没有形成民间口头文学形式传播的,因文种体裁原因本书不收录。本节选录:掌击圣水王玉阳、义兵救民话姜房、武侠传奇邢洛书 、清官第一李尚卿。

掌击圣水王玉阳  话说有一年胶东瘟疫大流行,伤人无计其数。看到百姓们被瘟疫纷纷夺走性命,在胶东昆嵛山西部尼姑顶下结庵修行的王玉阳心急如焚,日夜苦思解救方法。日有所思,夜有所想,一天夜里,他梦见了泰山娘娘碧霞元君,元君告诉他,尼姑顶山里有圣水,得圣水即能止住瘟疫。醒后,王玉阳迫不及待地上山寻找,然而,找遍了整个尼姑顶山,也没有发现圣水的踪迹。时间就是病人的生命,王玉阳救人心切,急火攻心,显得焦虑不安。他大吼一声,朝着尼姑顶阳坡的山崖,连击三掌,不知道是用力过猛,还是他天生就具有非凡的神力,只听“轰隆”一声,那山崖有块巨石坍塌下来。坍塌断面上出现了一个洞穴。王玉阳想,有了山洞就应该有泉水,但很久也不见泉水流出。他急了,跪地祷告:“请碧霞元君赐圣水,尽快解救百姓。”刚刚祈祷完,他就隐约地听到洞内有响声,只见洞壁自西向东,出现一条裂缝,石缝两端都有泉水涌出。此时,碧霞元君显声说:“玉阳真人,百姓饮用此水,瘟疫即可消止。这两泉一停一注,十二年一交替,地支逢子为更替之年。”王玉阳听罢大喜,连句感谢话也顾得上说,拔腿就往山下跑,去告诉百姓。众人喝过圣水后,瘟疫消散了。王玉阳为这个岩洞取名为圣水岩,并在洞顶的断崖上亲题“圣水岩”三个大字。岩洞中洌洌甘泉,天干不涸、地涝不涨,不管历史云烟如何变幻,都在以它的方式默默地流淌着。

王玉阳是乳山人,他在家乡著名的道教圣地圣水岩创立了全真教嵛山派。当代金庸的《射雕英雄传》里,全真七子中他的武功排第二;明代许仲琳的《封神演义》中,他的道号为度厄真人,是李靖等人的师傅,曾借出定风珠助破十绝阵;历代民间传说中,他是仁慈无疆、法力无边的神仙。

义兵救民话姜房  话说有俩京官到民间微服私访,有一天遇雨,在一户的过道门里避雨,正赶上这户人家在生孩子。孩子降生之后,两位官爷议论,这个孩子命带不凡,出生时竟有我俩在大门口站岗。家人听到说话声,就开门请进,迎进客房。孩子生人时有读书人或僧人赶巧登门,要请其起名,巧讨的名字孩子灵巧聪明、好养活。想到房子可遮风挡雨庇护家人,二位就给孩子起名姜房。其中一位说:“这孩子有出息,将来最低也是个七品官。”孩子的爷爷连声道谢,这时奶奶过来找东西,听到这话,就谦虚地说:“当个一品官俺也不嫌乎。”她以为一品比七品小,但这也正好给孙子接了个好口彩。

姜房天资聪明,英勇果敢,见识非凡。尚未壮年,恰逢金末社会动乱,胶东半岛被各种势力割据,外地盗贼侵入,占山打劫,特别是沿海一带,已有倭寇潜入,民不聊生。盗贼聚集山林,将人当猎物追杀,猎人以充食。姜房常怀救民之心,研究兵书,勤练武功。他家境富裕,拿出大部分家产,打造兵器,招兵买马,组织义军。姜房延请教头对义军进行训练,训练几个月后,即开始进山剿匪。姜房每战必身先士卒,义兵士气高涨,奋勇杀敌,经几年的苦战,终于平定了匪患。元军南下时,奉命在山东巡视的李全,闻听姜房忠勇仁义,自发护民,特奏请授其宁海州同知之职。蒙古军烧杀抢掠野蛮之极,为保护胶东百姓,姜房审时度势,接受封职,他修缮城池,招徕流民,恢复生产,促进了胶东百姓生计的发展。后来姜房升职为宁海州刺史、昭武大将军、元帅左监军等职,加授胶潍、莒、密、宁海等州总管万户,并赐以金符,封天水郡开国侯。他视民如亲、仁政爱民、谨慎勤政,极为清廉,在职19年,辛劳过度,病卒于任。

姜房不光自己廉明勤政,对子女要求也十分严格,留心选择好老师教育他们。他病榻前教子的故事,至今仍然广为流传,他对子女说:“你们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百姓中的长者,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百姓中的幼者,若虐待他们就等于虐待自己的父亲和孩子……”姜房是邑内万户村人。

武侠传奇邢洛书  传说邢洛书的爷爷请人选墓地时,阴阳先生对他说:“我们给人看地气,都是指偏不指正的,如果用正了,我们就会受到天谴,后半生得在黑暗中度过。” 爷爷一听,立即下保证:“我们将像对待亲生父母那样,奉养先生的后半生。”后来,那位风水先生果真失明了。失明后他心情烦躁,动辄发脾气。一天,他对邢爷爷说:“我夜里算出,你们给老人下葬时,棺椁未垫平,这样发迹慢而不稳,要重新调整一下。移棺后,你们不要乱动,一切听我指挥。”移棺那天,棺材下面有一泓清水,水中有五只虾在游动,盲先生摸索着捉虾,捉一只,掰两截,用虾体里的液汁涂抹眼睛,涂后他的双目就很快复明了。他捉到了四只,有一只始终没能捉到,他停止了捕捉,叫人正棺复土。

邢洛书现乳山市夏村镇桑行埠村人。自幼练武习文,1788年中武举,授地安门把总;1796年,中武进士。邢洛书任地安门把总时,嘉庆皇帝夜查城门守备情况,对邢洛书很满意,钦点为蓝翎侍卫。乾隆驾崩后,嘉庆皇帝决定逮捕大贪官和珅,派邢洛书等人实施抓捕。待嘉庆皇帝在殡殿祭祀礼毕,起身离开之后,邢洛书率侍卫迅速进入殡殿,和珅见状,怒斥道:“尔等怎敢擅闯大行皇帝殡殿?”邢洛书回道:“有圣旨在此!”和珅感到不妙,跳上供案想越窗而逃,邢洛书箭步跃到窗下,一个扫堂腿朝案桌扫去,只听“咔嚓”一声,桌子腿被踢断,和珅一头栽倒在地上,侍卫趁势而上,将其缚住。当日,邢洛书又奉命来到和珅府上,查抄了和珅家产,共查没其家财。

邢洛书后任徐州镇总兵官。江南水患为多,他组织百姓浚疏河道、排除积水,变水淹地为耕田,深得百姓拥护爱戴。久劳伤人,邢洛书任总兵官仅三年就身患重症,58岁时逝于官署。徐州举城涕泣,棺归故里时,泣送者达万人。咸丰初年,奉圣旨,其牌位入祀海阳县衙所属的乡贤祠。

清官第一李尚卿  民间传说李尚卿少为神童。有一年胶东大旱,有一天百姓们纷纷议论,说皇上要下胶东巡视灾情。怎样才能见到皇上,呈报灾情呢?一个六岁小孩说:“我有办法!”众人开始不以为然,后经小孩一说,大家齐声称妙。皇帝驾到,前呼后拥,好不威风。围观的百姓,人山人海,水泄不通。衙役连忙吆喝开道,众人退至道路两旁,迎接皇上下辇。皇帝一看路上,成千上万的大小蚂蚁整齐排列,组成八个大字,不禁念出声来:“胶东大旱,免赋三年。”百姓三呼万岁,跪地叩谢。君无戏言,只好免赋三年。原来,这八个大字是六岁神童李尚卿用笤帚醮着甘蔗糖水在石板路上写的,引来无数蚂蚁争食糖汁,逐字排满,遂成“蚁字”奇观。

李尚卿现乳山市乳山口镇常疃村人。1877年考中进士,即用知县,掣签湖南。李尚卿到湖南上任时,母亲对他说:“儿呀,你是老百姓的后代,事事要为民做主,当清官,别当贪官。你的俸禄是从百姓身上出的,大部分用于给百姓办事吧。我给你立个规矩,每年按时派人回家取钱粮,以保清廉。”李尚卿谨遵母亲教诲,严以律已,廉洁奉公。有一年,李尚卿忙于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,没顾得及时派人回家取钱粮,母亲生疑,立即派人前去查问,当了解了情况之后,老人家这才放了心。

城步县城南面八里的官道旁有一处百步岩,形似乌纱帽,名吞官石,据说有贪污之心、贪污之行的官吏走到此处,百步之后就会吐血而亡的。李尚卿到城步上任时,从容地从吞官石下走过,城步方志记载李尚卿是敢走吞官石的第一官。他用了不长时间,把原来匪盗横行的城步治理得夜不闭户。后来调他到永定县。永定出木炭,历届知县每年调运木炭数千篓,分送州道上司衙门。李尚卿只给对永定百姓有贡献的澧州道台送去四篓,其余的一概不送。

 


分享到:
25.7K
打印 关闭  

Copyright © 2010-2018 www.jcmtp.com.乳山网(bet365-777)版权所有
乳山网(bet365-777)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乳山网(bet365-777)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。
主办:中共乳山市委宣传部 地址:乳山市胜利街78号 邮箱:sdrsxcw@163.com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11010253号-4 Power by DedeCm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