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山网带您全景了解乳山!
乳山民俗(五)重阳、腊八
正文
  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文乳山 > 民俗 >
  2017-11-22   来源:乳山网(bet365-777)   作者:于瑄
        听悄悄话 夜稍深,奶奶让孩子们藏到葡萄架、葫芦架底下,听牛郎织女在说些什么。孩子们的汇报是五花八门的,有的说,听到说话声了,说的什么听不清;有的说,没有听到天上说话,却听到地上的虫儿在鸣叫。
 
  乞巧 姑娘和年轻媳妇,在院子里摆放桌子或者茶几,给巧姐(织女)敬献巧食儿。要用彩纸剪个漂亮的巧姐,支放在茶几上。据说巧姐喜欢甜食,所以供品多是面点、瓜果等。摆设好了,在心里祈祷:“有请巧姐吃桃子,巧姐教我缝袍子;有请巧姐吃李子,巧姐教我学纺织;有请巧姐吃甜瓜,巧姐教我会绣花。”祈祷完毕,姑嫂们开始吃巧食,因为这些食品已被巧姐品尝过的,巧姐的灵性会被乞巧者吃下的。
 
 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,七月七最富有浪漫色彩。
 
  第八节 中元
 
  中元节,又叫盂兰盆节,民间多按日子直呼为七月十五。道教有天官、地官、水官之神,他仨是玉皇大帝派驻人间的巡察员,职责是汇报人间善恶。三官诞辰分别是正月十五、七月十五、十月十五,这三个日子,被称之为三元。七月十五居中,就叫中元节。七月十五这天,地官根据生灵一年的表现,进行考核评估,按考评结果校籍赦罪。佛教称七月十五为盂兰盆节,是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。目连的母亲生前不遵佛规,逝后享受不到人间祭品,食物刚要入口就化为火焰。目连向佛求救,佛念《盂兰盆经》,令目连在七月十五这天备饮食百种,供奉僧众,其母才得以解脱。
 
  旧时,七月十五上午,请出家谱、神主,供桌上祭水果(此节主祭品是水果)、米饭、馒头、菜肴、酒等;晚上,添加水饺。七月十五属于家祭,不祭祖坟。在供桌前磕头、敬香,在街上发纸即可。这天是天堂放假的日子,先人出去游玩需要钱。烧的纸要经处理,用纸凿子打下钱印。纸凿子用硬木做的,一尺多高,底面刻有古钱图案。类似钢印,靠打压痕迹来形成图像。印模放在纸墩子上,左手握住模柄,右手拿锤子重重敲打,依次把纸打满钱印。操作中,要看能透过多少层,把有钱印取到一旁,没有印的重新打。20世纪中后期,多是把真纸币平放在纸墩上,用力按压,也算是压上了钱印。21世纪后,商铺出售的纸墩,上面有印刷好的冥币图样,省事多了。处理好的纸(俗称烧钱纸),才符合祭祀标准。
 
  20世纪中期以后,七月十五家祭活动在乳山停止。晚上包顿饺子,算是对这个节日的纪念。有的家庭,饺子出锅时,先盛出3碗,碗上放双筷子,摆在正间的北窗台上,这是从前祭祖仪式的遗风。
 
  第九节 中秋
 
  汉代以前,立秋那天是秋节,八月十五还要拜月。后来,就把秋节并入秋季的中间日,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,庆秋和拜月兼而有之,一并进行。
 
  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,其神秘感强烈地吸引着古人。人们想象那里也适合人类居住,从而有了嫦娥奔月、吴刚伐桂、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。月光皎洁清柔,极具亲和力,洗心静意,益思萌志,引得文人墨客纷纷咏喻。特别是宋代文豪苏东坡的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直接赋予了月亮人性化的含义。
 
  过去,地主老财要在八月十五请伙计。主动也好、被动也罢,但必须要有实际行动,因为这是风俗。前一二天,掌柜的要带礼品到伙计家走访,并下请客通知;十五晚上,备好丰盛酒席,亲自给伙计们斟酒敬酒、端菜夹菜、盛饭递饭。宴席的规格规模,不亚于春节。没有雇工的普通人家,男人要下厨做饭,伺候自己的女人和孩子。使唤牛马驴骡的,八月十五全部停工,给牲畜喂粮食,让它们好好休息。
 
  八月十五的历史传说也很多,流传最广的是杀鞑子。说某个封建王朝,为防止人民反抗,各家各户连菜刀都不准有,切菜刀拴在井台旁,切菜要去井台上。每10户派住一个兵,对人民严加看管。这些驻村兵,俗称鞑子。有些鞑子,把所有的伤天害理事都做尽了,激起了极大民愤。朱元璋起兵后,对尚未控制的地区,采纳军师刘伯温的主意,派出大批人员深入敌后,挨个地动员月饼作坊的老板,在月饼里包进纸条,以老板给各家各户送礼的名义,通知八月十五子夜,集合到村鞑子住所,杀掉鞑子。绝大多数的鞑子不识汉字,加上人们以庆节为由,劝其醉酒,刘伯温的计策大获成功。没有做过坏事的鞑子,民众也不为难他们,去留任他们自己选择。多数好鞑子不愿意回去,在当地置产定居,并对外声称自己是本地人,完全同化到了当地文化之中。
 
  “八月十五月儿圆,西瓜月饼敬老天。敬得老天心喜欢,一年四季保平安。”月饼是圆的,西瓜是圆的,用圆圆的美食敬拜圆圆的月亮,其祈求人团圆的寓意是十分明显的。20世纪中期前,八月十五晚上,乳山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放张桌子,摆上月饼、瓜果,敬拜月亮(拜月不设酒菜)。在没有大棚瓜菜、也不能长途贩运的年代,八月是乳山西瓜稀缺的季节,有的农民就计算其生长期,特为八月节栽点晚茬瓜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以后,摆供品拜月的户数大幅度地减少,也是由于正值秋收秋种大忙季节,人们把欢庆方式,重点放在了精神层面里。
 
  八月十五是人节,在中华民族历史上,这是令人自豪的事,因我们才是世界上维护人权的首倡者。尊重人权、尊重劳动、尊重生命等先进文化理念,在中秋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 
  第十节 重阳
 
  上古有春迎秋送大火星(星宿二)的仪式,是项有季节提示功能的祭拜活动。迎在清明,送在重阳。曹丕在《九日与钟繇书》里说:“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”早在三国时期,重阳就已经是一个定型的节日。九九重阳,久久同音,人们赋予生命长久、康乐长久的寓意。所以,在1980年代,有些学者呼吁把重阳定为老人节。
 
  旧时乳山是个农渔结合区,人们上山下泊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很多,加之正逢秋季农忙时,登高、戴茱萸、放纸鹞等风俗,在乳山并不流行。个别俗项个别家庭有之,但不足成为地方风尚。谣云:“九月里,九重阳,黍米酒,菊花香。”喝菊花酒、赏菊花、吃重阳糕在当地较为普遍。
 
  喝菊花酒 农家酿酒,从前在乳山很普遍。酿造黄酒,用大砂缸装料(装搅烂的熟黍米粥,加大曲和白糖拌匀),进行发酵;酿好了,装入丝质纱布袋,用木机压榨,酒即顺着木槽流出来;装入大罐(俗称酒宁)备用。榨黄酒后的黍米粥渣,继续进行发酵,酿造成高度白酒。酿酒下料时间,多是计算着赶在某个节日前出酒,以增强喜庆气氛。农家自酿酒有两类,一是用黍米(又叫大黄米)酿造的低度黄酒,二是用地瓜或黍米酒渣酿的高度烧酒。不论是黄酒还是白酒,放进菊花就是菊花酒。
 
  赏菊花 乳山讲究村有树、户有花,从机关、商铺到居民家中,都种花养草。菊花更是人们喜欢栽培的。菊是秋季当令的花,乳山有赏菊的传统。但不是结诗社、聚宴饮那种欣赏方式,而是家人围坐,欢愉谈心。
 
  吃重阳糕 糕分两类,一类是包糕,用面包起来,叫糕角子;一类是散糕,调好糕面,均匀地摊在粗棉布上,放在锅簾上直接蒸熟,出锅后切块食用。糕面里常掺入小枣、核桃仁、果脯等。一家糕,一家味,家家甜香诱人。
 
  第十一节 月日
 
  此节所说的月日,不是月一(每月的初一),而是十月初一的专用名称,因为这是个节日。寒冬将至,人们担心逝去的亲人挨冻,要送过冬的衣服,所以又叫寒衣节。
 
  送寒衣,一说源于孟姜女。天气转冷,她去给丈夫送衣御寒。惊悉万喜良因累病逝,她痛苦万分,哭倒了万里长城。并认出了丈夫的白骨,用衣服包了起来,转身投海自尽。人们同情孟姜女,纷纷烧衣物,代她完成心愿。推人及己,大家也学会了用送寒衣的方式,关怀自己故去的亲人。一说是起源于蔡伦的嫂子慧娘。她丈夫跟蔡伦学造纸,但手艺不精,造出的纸质量低劣。十月初一这天,慧娘假装气火冲心而亡。丈夫蔡莫悔恨学艺不成,边痛哭边烧毁自己造的纸。不久,慧娘醒来,故意说:“你烧的纸,到阴间都变成了钱。阎王指使我推磨,我用钱雇小鬼帮助推。后来,我把钱全部给了看守,他打开地府之门,我就逃回来了。”一传十,十传百,人们纷纷烧这种粗制纸给先人,慧娘家的纸再也不愁销售了。
 
  十月初一祭祖是墓祭形式,古代,人们用彩纸剪裁做成的“服装”,摆在祖坟前烧掉;也有的只是烧纸,意为给先人钱,让他们自己去购买。同时摆设食物祭品,燃香。后来发现草枯树燥的季节,在山上烧纸频频引发山火,就改烧纸为挂纸,道理同清明改烧纸为压纸一样。有些村庄,无论是清明还是月日,压纸和挂纸同时进行。压纸是用烧钱纸或白纸,大小约32~16开,用土块压在墓碑前和坟堆上;挂纸不用烧钱纸,而是用白纸,围着坟墓,零零星星地在草秆或矮树枝上挂几圈。清明压纸叫换夏衣(或叫换单衣),月日挂纸叫换冬衣(或叫换棉衣)。清末,清明、月日在山上烧纸的陋习开始复燃,并延续至今。
 
  从前,农历十月初一是辞工日(放寒假),雇主宴请扛活的伙计,并确定来年的劳务关系是否继续。
 
  第十二节 腊八
 
  腊八节又称腊八祭、腊日祭等。古人举行此节以感谢祖先和神灵的保佑,庆祝一年平安度过。先秦时,腊祭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;从南北朝开始,固定在腊月初八。佛教入境后,说十二月初八要喝粥,以纪念释迦牟尼成佛。这天,他饿昏在尼连河边,一位牧羊女用羊奶加上各种粮食、各种果仁熬成粥,救了他。醒后,他到菩提树下坐禅,突然悟性大开,立时成佛。这种粥,就成有纪念意义的食品。因年临近,腊八的祭祀功能逐步弱化,然而,喝腊八粥的习俗却流传下来。在乳山,各家做粥的原料较为随意,但下锅的粮食、果仁总数不得少于8样。大米、小米、高粱米、玉米碴、地瓜碴等,各种豆类,红枣、核桃、桂圆、栗子、莲子、杏仁、松仁、榛子、白果、菱角、花生等,都可成为八宝之一。
 
  “小孩小孩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”节日周而复始,又一个春节来到了。
 
  1950年代之前,谷雨、入伏(夏至后第三个庚日)、冬至三个节日,境内民众仍然在过,并有“骑着谷雨打杂鱼”“冬至饺子入伏面”“过冬不蒸,扬场无风”等节日谚语,然而,1980年代以后,这三个节日消失。
 
  另外,顺便附记一下新兴节日。新兴节日,有纪念性和舶来性的:
 
  纪念性节庆 1950年代开始普及的新兴节日有三八妇女节、五一劳动节、六一儿童节、十一国庆节等社会性节日,军队有八一建军节、党内有七一建党节等组织性节日。
 
  舶来节日 1980年代之后,情人节、母亲节、父亲节、圣诞节等起源于国外的节日,也受到部分青年人的热捧。商家为了促销相关商品,努力为这些外来节庆造势。

分享到:
25.7K
打印 关闭  

Copyright © 2010-2018 www.jcmtp.com.乳山网(bet365-777)版权所有
乳山网(bet365-777)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,均为乳山网(bet365-777)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下载使用。
主办:中共乳山市委宣传部 地址:乳山市胜利街78号 邮箱:sdrsxcw@163.com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11010253号-4 Power by DedeCms